`
oln592jt
  • 浏览: 11533 次
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>>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历史高考题中的文史常识整理(之四)

 
阅读更多

历史高考题中的文史常识整理(之四)
2011年06月15日
  4、风俗礼仪
  ◆高考回放◆
  【2006年上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】二、非选择题 
  26、1919年5月,北京学生发动了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。纪念这次爱国运动的节日是( A )
  A、青年节  B、教师节  C、护士节  D、劳动节
  28、节日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》的规定,一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方式,其中确认、立挡、研究、保存、保护属于前者,宣传、弘扬与振兴属于后者。以下选项中属于动态保护方式的有( C )
  ①保存民间节日习俗       ②传承尚有活力的节日文化
  ③复活失去火力的节日文化 ④记录失去活力的民间节日
  A、①②③  B、③④  C、②③  D、①④
  29、某政府机构欲申报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并委托一课题组开展研究。如何你是该课题组负责人,请优先申报节日是中秋节。理由是1、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等2、弘扬传统文化等。(合理即给分)
  【2007年全国卷Ⅱ,12】古人所谓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”,强调的是祭祀祖先、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。这一主张属于
  A、儒家思想    B、道家思想    C、墨家思想    D、法家思想
  【2008年上海卷,4】从《上海县竹枝词》中,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,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(  D  )
  A、拜年未了接财神,爆竹通宵闹比邻  B、月饼堆盘月样圆,南园向最盛香烟
  C、童儿接队放风筝,风卷纸钱灰满路  D、浦江午日闹龙舟,红儿绿女沿滩看
  【2008年宁夏文综卷,32】民国时期,民间多因循传统,视农历正月初一为“元旦”,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“元旦”。这一变化表明(  D  )
  A、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  B、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
  C、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    D、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
  ◆知识整理◆
  【春节】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。此节乃一岁之首。古人又称元日、元旦、元正、新春、新正等,而今人称春节
  【元宵】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又称正月半、上元节、灯节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、包饺子、闹年鼓、迎厕神、猜灯谜等。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。
  【寒食】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节日里严禁烟火,只能吃寒食。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,在清明前一二日。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,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。 【清明】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,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。其习俗有扫墓、踏青、荡秋千、放风筝、插柳戴花等。唯一既是24节气又属于传统节假日。
  【端午】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又称端阳、重午、重五。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、挂香袋、吃粽子、插花和菖蒲、斗百草、驱“五毒”等。
  【乞巧】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又称少女节或七夕。与牛郎织女故事有关。
  【中秋】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又称团圆节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,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,故称中秋。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、祭月、观潮、吃月饼等。
  【重阳】《易经》将“九”定为阳数,两九相重,故农历九月初九为“重阳”。
  【腊日】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、祭拜众神、庆祝丰收的节日。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――个月(腊月)举行,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。有吃赤豆粥、祭拜祖先等习俗。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。
  【除夕】我国民间传统节日。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,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,摆上丰盛的菜肴,全家团聚吃“年饭”。
  【伯(孟)仲叔季】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。伯(孟)是老大,仲是老二,叔是老三,季是老四。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(孟)、仲、叔、季表示排行 
  【十二生肖】又称属相。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,子为鼠,丑为牛,寅为虎,卯为兔,辰为龙,巳为蛇,午为马,未为羊,申为猴,酉为鸡,戌为狗,亥为猪。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,如子年生的肖鼠。
  【生辰八字】人出生的年、月、日、时,各有天干、地支相配,每项两个字,四项共八个字。
  【孝悌】孝,指对父母要孝顺、服从;悌,指对兄长要敬重、顺从。
  【牺牲】古代祭祀用的牲畜,色纯为“牺”,体全为“牲”。
  【三牲】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、羊、猪,后来也称鸡、鱼、猪为三牲。
  【太牢、少牢】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,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: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,诸侯祭祀用少牢。
  【朝仪】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。
  【朝聘】古代宾礼之一。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。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: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“小聘”;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“大聘”;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“朝”。
  【朝觐】古代宾礼之一。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。诸侯朝见天子,“春见曰朝,秋见曰觐”,此为定期朝见。春秋两季朝见天子,合称为朝觐。
  【揖让】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,称为三揖:一为土揖,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,行礼时推手微向下;二为时揖,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,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;三为天揖,专用于同姓宾客,行礼时推手微向上。一指禅让,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。
  【长揖】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,拱手高举,自上而下。
  【拱】古代的一种相见礼,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。
  【顿首】古时一种拜礼,为“九拜”之一,俗称叩头。
  【稽首】古代的拜礼,为“九拜”之一。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,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。后来,子拜父,拜天拜神,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等,也都用此大礼。
  【九拜】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。《周礼》谓“九拜”:“一曰稽首,二曰顿首,三日空首,四曰振动,五日吉拜,六日凶拜,七日奇拜,八日褒拜,九曰肃拜。”
  【跪】两膝着地,挺直身子,臀不沾脚跟,以示庄重。
  【坐】古代席地而坐,坐时两膝着地,臀部贴于脚跟。为了表示对人尊重,坐法颇有讲究:“虚坐尽后,食坐尽前。”“尽后”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,以表谦恭;“尽前”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,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。
  【座次】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,十分严格。官高为尊居上位,官低为卑处下位。古人尚右,以右为尊,“左迁”即表示贬官。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,前堂后室。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。皇帝聚会群臣,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。因此,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“南面”,称臣叫做“北面”。室东西长而南北窄,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,其次是坐北向南,再次是坐南面北,最卑是坐东面西。
  【席次】古代宴会席次,尊卑很有讲究。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,桌朝大门,其位次如下:位尊者居前,8是主人席位。如果客多,可设两桌、三桌或更多,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: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,散座则不分席次。
  【冠礼】古代男子成年时(二十岁)加冠的礼节,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“弱冠”。
  【婚冠礼】古代嘉礼之一。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,并享受成人待遇,女子十五岁行笄礼(笄:束发用的簪子。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,戴上簪子)后也可结婚。所以把婚礼、冠礼合称为婚冠礼。
  【祖道】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。
  【斋戒】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,事先要沐浴、更衣,戒其嗜欲,以示心地诚敬,这些活动叫“斋戒”。
  【膜拜】古代的拜礼。行礼时,两手放在额上,长时间下跪叩头。
  【折腰】即拜揖。鞠躬下拜,表示屈辱之意。
  【六礼】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,即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。
  【秦晋之好】春秋时,秦、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,后称两姓联姻为“秦晋之好”。
  【举案齐眉】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,表示相敬。
  【讳称】古人对“死”有许多讳称,主要的有:
  (1)天子、太后、公卿王侯之死称:薨、崩、百岁、千秋、晏驾、山陵崩等。
  (2)父母之死称:见背、孤露、弃养等。
  (3)佛道徒之死称:涅檠、圆寂、坐化、羽化、仙游、仙逝等。“仙逝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。
  (4)一般人的死称:过世、谢世、寿终、殒命、捐生、就木、溘逝、老、故、逝、终等。  
  ◆仿真模拟◆
  1、王安石的《元日》诗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诗中所写的习俗发生在(  C  )
  A、元旦  B、端午节  C、春节  D、中秋节
  2、春节,农历正月初一,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.又叫阴历年,俗称“过年”“新年”。春节象征团结、兴旺,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。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。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(  B  )
  A、秦始皇时期    B、汉武帝时期  C、宋太祖时期    D、唐太宗时期
  3、2008年,中国政府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,清明节原本是( C  )
  A、纪念庆贺节日    B、宗教祭祀节日     C、岁时农事节日    D、西方传统节日
  4、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,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。按农历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,按阳历算则在四月五日或六日。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。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( D )
  A、懂得珍惜生命       B、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
  C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   D、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
  4、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五月节、艾节、夏节等。端午节这天,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,挂艾叶菖蒲,赛龙舟,吃粽子,饮雄黄酒,游百病,佩香囊,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,有纪念屈原说、纪念伍子胥说、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。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( A )
  A、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
  B、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
  C、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、辉煌的文明
  D、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
  5、据《礼记》记载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朝日以朝,夕月以夕”。(注:“夕月”即拜月之意)这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、秋天祭月的礼制。那么,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(  A  )
  A、先秦时期    B、秦汉时期    C、唐宋时期    D、辛亥革命时期
  6、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:“中秋夜,贵家结饰台榭,民间争占酒楼玩月,笙歌远闻千里,嬉戏连坐至晓。”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(  C  )
  A、汉朝    B、唐朝    C、宋朝    D、明朝
  7、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《九日与钟繇书》中写道:“岁往月来,忽复九月九。九为阳数,而日月并应,俗嘉其名,以为宜于长久,故以享宴高会。”从材料看,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(  C  )
  A、祈祷姻缘美满    B、祭祀先祖先人    C、祝愿健康长寿  D、期盼合家团圆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